若能实现“RISC-V+OS”,就不会有IP碎片化问题
本帖最后由 sky 于 2020-9-26 10:08 编辑随着 RISC-V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世界架构第三的呼声越来越大,有认同的,有存在质疑的。
上海盈核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合伙人董珣先生,来和我们探讨中国 RISC-V 的现状与未来。
谈IPRISC-V 多数都是采用的开源代码,添加自己的扩展指令后,形成具有一定具体功能的芯片。要成为商用 IP,还是要经过大量的工作要做。如果要使用国外的 IP,就需要注意使用开源 IP 的开源协议。
此外,RISC-V 的可定制是优点,但也会引入它的致命缺点,那就是 IP 碎片化。这是个生态问题,如果一家公司能实现RISC-V+OS,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国内目前能做这些的都是体制内高科技企业,有大量资金作为保障,但这样会阻碍创新。应该让更多能做到的企业做起来,合理的竞争能保障 RISC-V 的快速发展,最终用户使用 RISC-V 还是 ARM,这是个自由的选择。
聊生态RISC-V 给了全球的公司和个人都能设计自己的 CPU 芯片的能力,但不是所有的企业和个人都能做得好的。
图源 | 网络
就 RISC-V 软件研发从业者而言,软件生态的不完善有时会导致研发过程艰难,但其实问题不大。国内的研发人员,大多数都是应用程序开发,不会涉及芯片和操作系统层面的东西。一些跨平台语言,例如:python、rust、php、perl 等在不同的芯片上,都是一样的。但我们仍然需要国内越来越多的一些企业,做好 RISC-V + OS 的平台。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ARM/X86 不但有设计精良的芯片,还有与之相匹配的软件生态和应用生态。目前来看,RISC-V 基本只能在简单的嵌入式领域开始进入商业领域,其软件只需要简单的逻辑来完成。而要进入 ARM/X86 的高端领域,需要各个垂直领域企业的努力和合作。基于中国目前的国情,或许也只有类似于华为这类全产业链的公司能实现与 ARM/X86 的竞争。
观国情,看未来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哪个成熟和性价比高,就选择哪种处理器。从国内自主可控角度来说,如果有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就该使用。未来 RISC-V 性能和生态会完善,也会出现商业 RISC-V 处理器。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在面临中美贸易战的当下,已经在力推相对自主可控的 RISC-V 架构了。去年在深圳举办了 RISC-V 的第一届高峰论坛,请了 RISC-V 的缔造者 David Patterson 做主旨演讲;芯来科技在全国的推广;各大院校已经开始使用 RISC-V 作为学生的教材;北京 IC Park 推力 RISC-V 产业链等都是实例。
从切入点来看,由于AI 领域 CPU 不占主导地位,采用 RISC-V IP+定制算子加速的方案可省掉购买商业专利费,或成为未来主流。
从 RISC-V 领域的现有玩家来看,做得比较好的有阿里系、芯来科技系、SiFive 系等。
从未来趋势来看,今年如果没有疫情,RISC-V 会是一个投资热点,有很多的生态需要建立。我们一直关注 RISC-V,盈核云计算在去年 12 月就建立了基于 RISCV-64 仿真芯片上跑的 Linux 基系统,完全基于源代码编译。总之,先确定国内走 RISC-V 的坚定决心,未来靠国内自己不断的投入和创新,一定会赶超 ARM/X86。
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