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巴斯蒂安 发表于 2022-4-12 13:20:56

国产芯片传来三个好消息,外媒:可以避免重蹈俄企覆辙

本帖最后由 塞巴斯蒂安 于 2022-4-12 13:20 编辑

在英特尔、AMD等芯片巨头先后停止在俄销售业务,台积电等制造厂商也暂停为俄企代工之后,全球领先的芯片IP提供商ARM,也于日前宣布暂停向俄企及合作伙伴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

这让当地相关企业雪上加霜。本来为了摆脱对英特尔X86架构的依赖,它们原计划将ARM作为替代方案,现在却不得不再次转向基于RISC-V架构的处理器研发。而且远水难解近渴,短期内势必会对整个半导体产业造成沉重打击。

对此,很多网友迅速联系到了国内的情况。目前联想、神舟等国产电脑产品也高度依赖X86架构,而华为、小米等手机也是基于ARM的移动芯片,一旦出现类似的授权支持限制,我们会不会重蹈俄企覆辙呢?


情况并没有那么悲观,在这方面国内的产业链已早有准备。虽然完全替代目前还有差距,但替代的基础已经越来越牢了,尤其是最近国产芯片接连传来三个好消息,替代ARM和X86更进一步了。

我们知道,目前被业界广泛采用的芯片架构规范,不论是用于PC和服务器的X86,还是用于移动芯片的ARM,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控的,存在被限制的风险。因此,研发自主可控的芯片架构,也是打造国产芯片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在这方面,国内以阿里巴巴平头哥半导体为代表,基于RISC-V的开放指令生态打造,以及龙芯中科的自主指令架构系统LoongArch,都取得了关键的进展。近期接连传来相关的几个好消息,更是非常令人振奋,可以说我们已经离替代ARM和X86的目标更近了。

https://www.risc-v1.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204/08/170203kylfscjyzx800jvq.png
第一个好消息,基于RISC-V的阿里巴巴平头哥玄铁C906处理器软硬件联合优化方案,近日获得了全球权威AI基准测试榜单全部4个指标的第一。

这项来自于MLPerf发布最新榜单显示,在聚焦低功耗、高能效的IoT领域Tiny v0.7榜单中,在不使用加速器且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玄铁C906方案刷新了全部4个Benchmark指标纪录,创造了RISC-V架构在AI基准测试的最好成绩。

这也进一步用事实证明,RISC-V在性能和能效方面,具有非常优异的潜力,已经能够满足AIoT时代定制化的需求。目前在智能家电、车载、工业控制、边缘计算等领域,已经可以替代ARM了。

与此同时,这项成绩也说明阿里平头哥半导体在RISC-V技术上,已经越来越成熟,国内的RISC-V生态正逐渐步入良性循环。
https://www.risc-v1.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204/10/114139q498auix7zbf7k1u.png第二个好消息也是关于RISC-V的,期待已久的中科院RISC-V开源处理器“香山”项目,日前已正式启动。据中科院计算所副所长、RISC-V理事会成员包云岗在微博中透露,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已正式启动第一批围绕“香山”的新项目,后续也将陆续启动其他开源芯片项目。

对此,有外媒评论认为,这是未雨绸缪,可以避免重蹈俄企覆辙。随着“国家队”的加入,RISC-V技术以及基于RISC-V的芯片研发,必将再一次驶入快车道。这也给众多渴望能够替代ARM的网友,带来了更多期待。
第三个好消息,是关于LoongArch自主指令架构系统的。其主要研发者龙芯中科,最近获得了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批准,预计将募集超过35亿元,投入先进制程芯片研发及产业化等领域。

龙芯中科通过近20年的积累和努力,在自主IP核的芯片设计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性能已经逼近市场主流CPU。尤其是LoongArch基础架构,是首个采用中文编写的CPU规范,并且具有完全自主、技术先进和兼容生态等优点。前不久发布的统信桌面操作系统V20(LoongArch 版),就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好评。

随着更加充裕的资金支持,龙芯中科不但会在芯片设计和芯片基础架构方面加大研发投入,还会在基于自主材料设备的芯片生产工艺上继续努力,这对于打造国产芯片供应链,无疑是一大助力。

当然,正如某些业内专家所分析的,RISC-V要想完全替代ARM,可能还需要5到10年时间,而龙芯的架构要赶上X86,也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突破。芯片产业链自主化的困难无疑是大的,但只要我们能心无旁骛地坚持,解决芯片“卡脖子”难题的那一天,就会更早地到来。
而那些正用着X86 CPU、ARM芯片的国内PC厂商或手机厂商,是不是也应该吸取一下俄企被限制的教训,更早、更积极地支持一下平头哥、龙芯中科这些企业的替代努力呢?真正能让我们避免重蹈俄企覆辙的,是需要整个产业链一起努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产芯片传来三个好消息,外媒:可以避免重蹈俄企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