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英特尔宋继强:有X86“看家”,英特尔为何还要重点研究RISC-V?
本帖最后由 魏定国 于 2023-7-28 14:16 编辑近期,尽管地缘政治波诡云谲,美国半导体巨头英特尔依然用一系列动作,证明它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首先是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7月10日再度来华,这是他在短短三个月内第二次到访中国大陆,相继参加了英特尔成都基地二十周年庆祝活动,拜访了新华三、超聚变等多家国内客户,还出席了第十四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等活动。
其次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对AI算力需求急剧增长的背景下,英特尔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第二代Gaudi深度学习加速器——Habana Gaudi2,该产品目标是在性价比上超越英伟达的高端GPU,成为中国客户规模部署AI的“更优解”。
近些年来,中国市场一直稳居英特尔全球最大的营收来源地。用英特尔自己的话来说,基辛格在华一系列的活动,体现了英特尔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坚定信心与承诺”。
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
与其他一些更重视在华销售产品的外企不同,英特尔早在1998年就在中国成立了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英特尔重要的创新引擎。经过二十余年深耕,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已与国内学术界、产业界和地方政府开展广泛合作,成为英特尔全球六大研究中心之一。
不久前,观察者网也受邀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该院附近不仅有AMD、VMware等大型外资企业,也坐落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
在这里,观察者网对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进行了深度专访。由于专访内容丰富,本文先节选部分实录刊发。此部分聚焦英特尔对投入RISC-V的考虑,英特尔在AI算力领域的布局,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近期对研究组合的调整,以及如何看待近些年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等问题。
宋继强表示,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专门把RISC-V这个开放开源的指令集列入研究领域,是因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比较明显,在RISC-V国际基金会高级会员里,接近一半是中国企业或者学校。另外,中国还有政府方面的引导,想让RISC-V成为未来自主创新的重点。因此,中国未来在RISC-V发展上一定会走的很好。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以下是专访实录:
某网:今年4月,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公布了最新的八个主要研究领域。相比之前,像视觉智能和视觉合成、智能边缘等一些研究领域被保留下来,而一些领域像通信和5G+似乎已被移出名单,还有像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交互合作等领域被新添加进名单。外界也十分感兴趣,这八个领域为什么会被选成新的主要研究领域,另外一些领域为什么会被替换掉?
宋继强:事实上,我们的很多输入来自工业界、学术界和政府的政策导向。就像5G,它暂时被我们拿下去了,是因为5G的标准已经尘埃落定了,我们在前面花了五六年时间去做5G标准,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这个标准我们有不少贡献,我们也跟中国的一些运营商做了很多合作,包括MEC(Mobile Edge Computing,移动边缘计算)我们也贡献很多,大部分发生在2020、2021年,后来都是在做产业化、工业化部署,跟研究没什么关系了,专利什么的也不需要再新提了。
接下来我们就要就开始做6G了,但6G还很遥远,英特尔有专门的部门去跟进6G一些早期的标准,中间就有一个空档期,其实不需要再去跟进5G这方面的事情了,我们就把这部分的研究能力进行了转移。AI方面,我们在视觉AI领域有长时间的研究积累,这部分工作也还在继续当中。
此外,研究院做机器人做了很久,我们做机器人之后发现,其实AI系统让它单独去完成一些事情还是不行的,它的可靠性、适应性方面还是有问题,所以它仍然是适合作为一个提升效率,在一些环节上减轻人类负担的过程,但它不能成为一个决策者,或者说不能完全去负责一个流程,仍然必须要有人在这个环节里起到一个控制协调作用,相当于把人的长处和AI的长处组合起来用,所以这等于说是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交互这个方向的一个来源,英特尔总部也会把这个技术点用在内部,用在生产当中去提高效率,因为很多AI技术,不论是视觉、分析还是缺陷检测,都是可以用在工作流程中去提升效率,但是不能让AI全部都自己干,还要有人在这个环节里去协调。这就是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交互比较重要的一个意义,这一点也跟负责任的AI有关系,因为也要保证AI是做它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不能过度依赖它,或者说不能让它走得太远。
某网:这是不是意味着,一些被替换掉的研究领域是已经成熟、标准落定的领域,而另外一些被保留的研究领域,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宋继强:没错。在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研究项目一般是以2-3年为一个周期,到期再看是否需要再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去做。如果沿着这个方向做,就一定要提出更进一步的目标。比如说神经拟态计算至少做了两个周期,就要不停地提出新的目标。像5G、通讯相关的项目做了五六年,发现新的目标不够吸引我们投入了,就要换成新的东西。我们跟产品部门和一般的研发部门不一样,他们要风险低,能够执行,能出结果,但是研究院一定要做一些有风险的事情,不一定都能成功,一定要有试错的空间。
某网:未来有潜在价值,但现在还没有产业化的领域,是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主要研究对象?
宋继强:是的。
某网:这次RISC-V也被新添加到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八个研究领域之中。想跟您探讨一下,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把一些精力放在RISC-V上面有哪些考虑?因为RISC-V被看做是一个新兴的开放指令集标准,而英特尔有传统的X86指令集,现在投入RISC-V主要有哪些想法,以后会不会进一步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
宋继强:RISC-V其实不算新兴了,发展也有10年了。在前期,RISC-V一直在慢慢发展迭代,直到2018、2019年左右才出现快速的发展,无论是参与的会员数、项目数,还是使用RISC-V生产产品的公司,都在那之后开始爆发式的增长。对此,大公司基本上都在关注,有些公司是直接参与,有些公司是在场外看。
英特尔在场外看了很久,我在研究院从2015年开始就关注到RISC-V相关的信息,但是英特尔一直到去年1月才正式以公司级别加入RISC-V International成为高级会员,是因为确认了RISC-V跟英特尔相关的价值。在这之前,英特尔的不同小型部门已经用RISC-V进行了试验。最近,我们也作为创始成员参与了RISC-V软件生态计划“RISE”。这说明英特尔已经正式把RISC-V作为一个公司级别要去关注的指令集发展方向。
这其实是和英特尔IDM2.0战略相关的,因为IDM2.0战略当中,我们需要关注多指令集未来发展的情况。X86本身就是英特尔的看家本领,这是一定要继续稳定、巩固的。Arm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它也可以成为IFS(英特尔代工服务)的客户。RISC-V在最近这几年风起云涌,发展的很快。虽然它现在能使用的性能级别还比较低,使用的领域还比较受限,但就它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它是会壮大的。尤其是在某些地区,比如说中国、印度、欧洲,开始强调自己要有自己的指令集,有这样国家级的政策导向的时候,它的发展会很快。
在这种背景下,IDM2.0要强调英特尔未来是要成为主流的代工厂,未来做这些芯片的客户是就是我们的潜在客户,他们在成长期使用的工具、IP就需要去积累了,就像早期台积电积累Arm这个领域的IP是一样的,要早点介入。在中国这边,为什么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也专门把它列在我们的研究领域里?因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也是比较明显的,RISC-V International的高级会员里,接近一半是中国的企业或者学校。中国开发者贡献软件的数量,还有一些企业去做一些嵌入式物联网芯片的数量也是很可观的。中国还有政府导向,想让RISC-V这个开放开源的指令集成为未来自主创新的重点。
因此,中国未来在RISC-V上的发展一定会走的很好。我们从去年开始就比较正式地把它列为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一个重要方向,开始积累一些相关的IP和设计经验,包括一些敏捷开发设计流程的工具,然后看和中国的社区可以有哪些合作。之所以我们要开始去做这个事,因为RISC-V会逐渐成长为一个很主流的指令集架构,它会有自己的硬件和IP,包括处理器核和配套的IP、I/O接口都是在逐渐积累的。我们需要让它在英特尔对外提供的主流的制程上能够比较早地应用,把性能结果报告给客户,这样客户才知道用英特尔的制程跟用友商的相比较的大概情况,开发难易度等等,其实都是为RISC-V生态在做准备。
RISC-V International高级会员
某网: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在中国也很多年了。
宋继强:有25年了,我们是1998年成立的。
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