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预言,RISC-V或将是继Intel和Arm之后的第三大主流处理器体系。欢迎访问全球首家只专注于RISC-V单片机行业应用的中文网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ARM最近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当涉及到处理器指令集时,ARM是所有的领导者之一。除了英特尔的x86,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真正的竞争对手。SiFive是一家勇敢的初创公司,研制了开源的RISC-V指令集。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SiFive一直在缓慢增长,但这家加利福尼亚公司最近一轮的融资却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该公司表示,他们在D轮融资中成功筹集到6540万美元,总融资额超过1.25亿美元。然而,最有趣的是高通风险投资集团作为领投成为重要参与者,英特尔和三星也为该公司投入了一些资金。目前,华为、阿里巴巴、谷歌、高通、微软、英伟达、西部数据等都加入了RISC-V基金会。
高通公司一直是ARM最大的客户,因此看到他们从财务上支持直接竞争对手肯定非常有趣。当然,在移动电话处理器方面,RISC-V还不能真正与ARM竞争。尽管RISC-V芯片越来越突出,但它们主要用于物联网设备、智能手表、网络和可穿戴设备,而不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现在,ARM是否应该担心RISC-V最近的发展是另一回事。虽然RISC-V目前没有对ARM构成威胁,但是RISC-V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改变这一点。除此之外,很明显ARM的某些部分已经将开源架构视为威胁,所以我们只能想象ARM现在在想什么。
“中兴事件”后,中国无论是从政策资金还是人才储备方面,开始大力支持“RISC-V”本土化发展。一时间,网上媒体关于“三个月研制指令集设计”的报道满天飞,一时间大家似乎觉得国产一个新处理器架构似乎不是一个难事,但是事实上来说,国产新处理器架构真得不是一个容易事。
从RISC-V研制开发周期来看,自研处理器架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团队准备启动一个新项目,在为新项目选择处理器架构的时候就遭到当时主流架构很多IP授权的问题,而且指令集也是比较复杂。因此David Patterson教授带领伯克利研究团队组建一个四人小组,开展了持续3个月新的指令集设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版用户手册发布是在2014年发布的,中间持续了4年。而且在RISC-V发布之前,伯努利分校已经有四代RISC指令集架构的设计经验,第一代RISC指令集早在1981年就已经出现。
ARM 在2018年6月底建立一个域名为 riscv-basics.com 的网站,内容主题为“设计系统芯片之前需要考虑的五件事”,从成本、生态系统、碎片化风险、安全性和设计保证五个方面上对 RISC-V 提出了质疑。但是因RISC-V 开源模式,成本的质疑显得缺乏根据;对于安全和设计验证方面的指责则显得有点牵强,因为技术封闭不是解决安全性最好的解决途径。Spectre和Meltdown漏洞中ARM、Intel、AMD处理器都出问题,而RISC-V 处理器能更好地应对,这也充分证明RISC-V开源模式在安全性上存在一定的优越性。
至于生态系统和碎片化风险才是RISC-V应该考虑的问题。目前RISC-V 仍处于初期阶段,生态问题的确是短板,但是从目前基金资金注入程度和开源社区活跃程度,RISC-V 在未来是不可估量。ARM指令集授权比微结构授权要贵很多,就是为了防止碎片化。而RISC-V对碎片化的处理也有自己的处理思路,而且随着LOT的不断爆发,定制化的处理器设计使得碎片化显得不是那样重要。
除此之外,RISC-V 的成功是借助了很多之前已经成熟的经验,那么我们国产自研架构是否也能成为后起之秀,拭目以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国产自研架构绝对不会容易的事情。 你们怎么觉得?欢迎在下方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