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预言,RISC-V或将是继Intel和Arm之后的第三大主流处理器体系。欢迎访问全球首家只专注于RISC-V单片机行业应用的中文网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孔明 于 2020-9-4 12:04 编辑
据行业媒体报道,挪威物联网(IoT)公司ONiO日前推出了一种基于RISC-V的超低功耗微控制器,能够完全利用采集的能量进行操作,而无需电池、无需超级电容器或任何其他形式的储能。
此款微控制器本身基于自由和开源的RISC-V指令集体系结构-RV32EMC,采用1.8V供电时,其运行频率高达24MHz。
RISC-V指令集摆脱了原有指令集的兼容性桎梏,集合了多种指令集ISA的优点,目前在国内正蓬勃发展
201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设计并推出了一套基于BSD协议许可的免费开放的指令集架构RISC-V,其原型芯片也于2013年1月成功流片。
RISC-V,一般被念做:riskfive。V,即罗马数字5。
该指令集是RISC系列指令集的第五代产品。
是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
存储在CPU内部,引导CPU进行运算,并帮助CPU更高效运行,介于软件和底层硬件之间的一套程序指令合集。
在半导体的历史上,X86、ARM作为主流架构一直都占有着很大的市场。
RISC-V架构相比成熟的商业架构的最大一个不同在于它是一个模块化的架构,该架构篇幅简洁,指令集模块化、指令集数量少。
不但能够实现向后兼容,还解决了类似X86、ARM架构在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历史包袱。
而且其不同的部分还能以模块化的方式组织在一起,从而试图通过一套统一的架构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这种模块化是x86与ARM架构所不具备的。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来临,RISC-V作为新兴架构,以其精简的体量,或许在未来的IoT领域中能凭借其廉价、性能等优势实现反超取得绝对的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此前表示,未来RISC-V很可能发展成为世界主流CPU之一,从而在CPU领域形成Intel(英特尔)、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基于RISC-V开源指令集架构的国产CPU可望满足自主可控测评的要求,前景可期。
RISC-V的开源特性,使得国内企业可以继续使用。同时因为其模块化的设计,可以直接应用模块,使用门槛不高。
并且对于新时代IoT等趋势的驱动下,RISC-V对比其余架构存在较大的优势,国内企业提前布局,或可成为该行业巨头之一。
自2018年开始,在国内的半导体技术圈里,已经掀起了一场关于RISC—V的讨论热潮。
同时,由于ARM高昂的授权费令其下游承担高额的授权费,全球80多家科技巨头正在试图尝试开源芯片架构RISC-V,RISC-V芯片开源带来良好的市场反应。
对于RISC-V生态,目前国内企业如阿里,已经有所行动,全资收购的中天微已经发布RISC-V第三代指令系统架构处理器CK902,平头哥也在2019年发布了全球性能最强的RISC-V的MCU产品,具备发展CPU的潜力。
另外,华为之前也表示,对RISC-V开发很有兴趣,公司也是这个基金会的成员。
国内企业北京君正、兆易创新、美高森美、华米科技也在该领域也已经纷纷有所行动。
国外方面,创业公司SiFive称其目前拥有超过100个RISC-V处理器许可证,并表示其中包括高通和SK海力士在内的十大半导体公司中有六家是其客户。
Sifive设计的芯片已被用于商业发行的产品中,包括中国可穿戴设备公司Huami生产的智能手表和韩国初创企业Fadu生产的存储设备。
高通作为ARM最大的客户之一,也参与投资了SiFive。
这预示着,高通未来将开发基于RISC-V架构的处理器,摆脱对于Arm的完全依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