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预言,RISC-V或将是继Intel和Arm之后的第三大主流处理器体系。欢迎访问全球首家只专注于RISC-V单片机行业应用的中文网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孔明 于 2020-9-30 21:06 编辑
雷锋网消息,平头哥刚刚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宣布开源MCU芯片设计平台,这是国内首家开源芯片设计平台的公司,也是平头哥继玄铁910、无剑SoC、含光800之后的又一款新品。
开源MCU芯片设计平台的目标群体包括芯片开发者、IP供应商、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开发者可以基于该平台设计面向细分领域的定制化芯片,IP供应商能够研发原生于该平台的核心IP,高校和科研院所则可开展芯片相关的教学及科研活动。
国内首个开源芯片设计平台 MCU 芯片设计平台包含处理器、基础接口IP、操作系统、软件驱动和开发工具等模块。这个开源平台搭载玄铁902处理器,提供UART、SPI、I2C、Timer、PWM等多种IP以及驱动。其中,玄铁902基于RISC-V架构,兼容RV32EMC指令集,采用2级极简流水线,适用于对功耗和成本极其敏感的IoT应用。未来,平头哥还将开放更多IP和玄铁处理器。
2019年8月,平头哥发布了一站式芯片设计平台无剑,无剑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设计平台和验证平台,在测试、流片等环节帮助用户节约大量成本和时间,将芯片设计成本和设计周期压缩50%以上。
此次开源的MCU芯片设计平台属于无剑平台基础组件,平头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芯片设计的基础共性能力共享给整个行业。
在开源平台上,用户不需要斥巨资作前期投入去设计基础组件IP,要做的是专心定义好碎片化的场景和需求,把面向领域的功能IP设计好、验证好,快速完成芯片量产。
平台开源代码包括基础硬件代码和配套软件代码两部分,现已公布在GitHub开源社区。
32位MCU能做什么? MCU和开源并不新鲜,但把MCU平台开源却有不一样的意义。MCU(Microcontroller Unit)中文可以译为微控制单元,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与计算机类似,MCU有CPU、内存、计数器、USB等接口。上世纪七十年代,英特尔推出了一款功能有限的8位MCU。如今,MCU已经广泛应用于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比如在汽车领域,平均每辆汽车需要使用70颗以上的MCU,高端豪华车使用的MCU数量可能高出一倍多,并且,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每辆汽车搭载的MCU数量还将增加。
不过,不同产品需要不同数量的MCU,性能也有高低之分。8位MCU在很长一段时间统治着市场,市调公司Gartner在2014年全球微控制器市占率分析报告中指出,全球首款8位MCU推出42年之后,其市场份额仍高达39.7%,高于16位MCU 21.8%和32位MCU 38.5%的市占率。
直到2015年,MCU市场才发生巨大的转折。
IC Insights 2015年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MCU市场规模达到168亿美元,出货量为255亿颗。
32位MCU出货量超过4位、8位、16位MCU出货量的总和,而且未来几年将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
这种转变非常重要的推动力就是物联网以及汽车电子的需求。与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相比,物联网设备主要的功能并不是计算,而是实现传感、通信、下达控制指令等功能,但随着物联网设备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计算的需求也更高,这也就可以理解32位MCU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高于8位和16位MCU。
平头哥将适用于AIoT时代的MCU称为新一代MCU,具备AI能力和云端接入能力是它们与传统MCU芯片最大的不同。在AIoT时代,绝大部分IoT设备都需搭载下一代MCU芯片。
IC Insights就预测,2016-2020年间32位MCU的物联网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17.6%,复合年增长率为25.6%,远高于32位MCU市场整体10%的增长。
新一代MCU平台开源的意义何在? 但是,物联网市场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应用的多样化。也就是说,物联网特别是融合AI技术的AIoT市场,将会出现许多非常多样的产品。
标准、通用的32位MCU不能满足所有AIoT应用低功耗、低成本的需求,定制化MCU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
不过,芯片行业有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性,想要定制一款芯片难度非常大。
此时,开源看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开放指令生态联盟秘书长包云岗指出,关于降低行业门槛,互联网领域有个比较成功的经验是开源软件。
他在CCF主办,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的CCF-GAIR 2019上演讲时提到,开源软件能把互联网创新的门槛降低,用户可以很容易地构建一个APP,90%可以使用开源代码,用户只需要写10%,甚至更少的代码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功能,实现想要做的业务。
此外,开源软件还提升了互联网企业的技术自主能力,让他们有能力去IOE,在软件层次上不像芯片那样受制于人。
包云岗表示,芯片领域如能借鉴这种开源理念,芯片开发迭代的周期就可能从年变成月甚至周,成本也可能从千万亿级降到百万甚至十万级。 “但现在要做到这点很难,因为开源芯片存在一个死结:芯片开发投入很大,投入那么多做出来的设计、芯片、IP,不会愿意拿出来开源共享;所以用户只能高价购买IP,还要进行IP集成验证以降低风险,这个环节也需要很大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