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飞飞 于 2020-8-26 09:13 编辑
下一站冒险岛:RISC-V 与中国的半导体远望
如胶似漆背后,如何携手走向未来,对中国相关产业的意义十分重大。
而在此时,我们恐怕需要从“热恋”的情绪中短暂地脱离出来,去思考一些“成家立业”的现实问题。
首先,RISC-V 生态相比 ARM 和 x86 依然不够完整,目前主要应用在相对中低端的产品上,在高性能服务器 CPU、GPU 上,没有出现应用范围广的案例。
这一方面是源自于基于 RISC-V 芯片的相应软件、工具链还有待完善。开放原始码不是拿来就能用的,指令集开源并不意味着 CPU 核心也同时授权,这对芯片公司提出了不小的设计和研发要求。显然,在芯片这块硬骨头面前,RISC-V 只是帮中国行业走了一小段捷径,而前方还有崇山峻岭等待攀爬。
其次,在前瞻技术尚未攻破的前提下,RISC-V 却已经在国内展现出营销造势过度倾向。将“国外一开源,国内就自主”的老传统充分发酵,在芯片“卡脖子”的焦虑下,通过炒作、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标榜自主可控。比如在国内大肆宣扬“RISC-V 是开源的”打擦边球,RISC-V 基金会董事长专门撰文澄清,可能也是对这些混淆概念的操作无法沉默了。
这种消耗大众信任的过度炒作,也会透支 RISC-V 及相关产品的可信度,从而拖了中国芯的后腿。
此外,每一种架构的产业能用性,都需要百花齐放的产业链创新来支撑。而 RISC-V 赋予各个厂家设计硬件的自由度的同时,也会出现安卓系统一样,由于设备多样、向下兼容,而出现标准不一、开发生态破碎的问题。
这样很可能产生,实际应用时不同芯片厂商的 RISC-V 架构处理器无法适配同一软件的情况。尽管目前很严重的碎片化问题还没有发生,但 AIoT 网络的特性决定了这一现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一个强有力的主导厂商,以垂直生态的方式孵化开发者,以标准化来规范大多数程式码,同时为不干扰核心的应用扩展留出空间,建立相关应用市场等基础平台,或许能够更快驱动产业形成 RISC-V 创新生态。
最后,RISC-V 核心应用场景 IoT 的安全问题也必须开始交付完整的产业解决方案。
SOC 芯片的安全机制,往往是由硬件强制隔离程序、资料和存储,建立可信任执行环境;以及唯一证书和秘钥作为信任根,加上安全启动以及一系列工具等,来共同为系统安全保驾护航。RISC-V 的系统指令、特权指令里没有安全指令,采用软件定义域 MultiZone,以硬件强化的方式来保障稳定运行。
这种情况下,RISC-V 想要借助 AIoT 和 5G 浪潮蓬勃生长,与 ARM 和 x86 竞争,就必须在安全性上更胜一筹,才能得到芯片厂商与普通用户的信任。
最近 RISC-V 基金会成立了 RISC-V 安全常务委员会,围绕基于 RISC-V 指令集的物联网设备、嵌入式系统和机器学习等讨论安全改进方案。中国方面会如何反应,拭目以待。 (RISC-V CPU 的增长趋势及主要应用市场)
分析机构 Semico Research 在《RISC-V 市场分析:新兴市场》的报告中指出,预计到 2025 年,市场将总共消费 624 亿个 RISC-V CPU 内核。RISC-V CPU 内核从 2018 年至 2025 年之间的平均复合年增长率将高达 146.2%。其中,5G 手机、通讯、工业等细分市场,将为布局 RISC-V 的厂商带来新机。
今天我们能够探讨 RISC-V 在中国市场的走红,也证明了,中国半导体企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拥有了向更高产业天花板冲击的自信与潜力。除了 RISC-V 之外,龙芯、MIPS 等开源架构也在产业独立自主的备选名单里。
这一场顶层架构争夺战,到底会延展出怎样繁盛的细节,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本篇完,感谢关注:RISC-V单片机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