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预言,RISC-V或将是继Intel和Arm之后的第三大主流处理器体系。欢迎访问全球首家只专注于RISC-V单片机行业应用的中文网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技术创新离不开前人的经验与贡献,盲目追求自主创新往往会陷入怪圈。
近期,有消息称,华为将在 9 月 6 日 IFA 展会上发布全球首款集成 5G 基带的芯片,并且首发 ARM A77 架构。此外,在 2019 年智博会上,中冶赛迪首次对外发布基于华为自主 Arm 芯片架构的"水土云",水土云"成为目前中国首个基于 Arm 芯片架构的云平台。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磅成员,华为与 Arm 再度同框,一扫几个月前的阴霾,让大家都吃了颗定心丸,也让半导体产业渐渐步入正轨。
与此同时,大家对于华为要用 RISC-V 还是 Arm 也展开了猜测和讨论,华为表示,尚未开始任何向 RISC-V 平台迁移的努力,公司仍倾向于继续发展 Arm 生态。华为的表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业界的理性态度,至于为什么不盲目转用 RISC-V,我也做了一些调研和思考。
开源免费?小心是"皇帝的新衣" RISC-V 是诞生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项目,随后又专门成立了 RISC-V 基金会以进行更好的推广。由于其宣传的开源、灵活、自由的特点,RISC-V 最近几年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但 RISC-V 吸睛的免费"外衣"背后,真的有足够的安全性和保障性来支撑吗?
开源的免费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免费,虽然基于 RISC-V 开发 CPU 核,不需要支付指令集授权费用,但如果直接用 RISC-V 的内核设计 SoC,也是要支付授权费的,与此同时,基于开源架构开发芯片产生的风险成本不可以被忽视。换句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开源的架构并不会有配套的"三包"服务:从开始采用的那一刻开始,就要从头到尾自己探索,无论是开发极其复杂的 CPU 内核,还是架构技术出现了任何问题,都不会有"售后"为你提供后续的服务或者建议。在高深、专业度极强的芯片设计领域,如果没有足够硬的技术实力与专业知识,想要完全靠自己基本是蒙着眼睛过河,比起直接采用已经成熟、有保障的芯片架构,很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金钱成本。
绝对安全可控?仍需擦亮眼睛 不可否认,我们之所以对 RISC-V 给予厚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国政府对华为的"卡脖子"事件,这让我们意识到芯片产业一定要自主研发,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但反过来,RISC-V 是不是能不负我们的一腔热忱,还有待商榷。
资助 RISC-V 研发的"金主"之一,除了美国科技巨头 Google, SiFive, WestDigital 等,还有美国国防部下属 DARPA,全名是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即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暂且抛开这些美国公司未来是否会因为贸易战影响而进行技术限制的问题不说,单看 DARPA,其作为美国国防部属下的一个行政机构,本身就负责研发用于军事用途的高新科技,而 DARPA 支持 RISC-V 的初衷,一开始就是为了"共同推进安全"。那么这样来路的 RISC-V,却被光明正大的贴上了诸如"中国芯片的曙光"的标签,这对于我国芯片产业安全来说显得过于盲目和草率。 生态布局决定未来 无论是中兴的新支点操作系统、还是华为鸿蒙 OS,都是我国非常优秀的企业多年研发才有的产物,真正建设起操作系统的生态圈,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操作系统如此,芯片架构亦然,CPU 架构生长最离不开的就是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比如我们熟知的基于 x86 的 windows 和基于 Arm 的 Android,RISC-V 构建一个完整生态系统需要多长时间,没有人可以预见。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大赛跑中,我们仍然在拼命追赶,可能没有太多精力另辟蹊径。
在竞争激烈、技术飞速更新迭代且自主口号满天飞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理性地思考。自主研发没有错,但是否一切都要从头推倒重来,有待商榷。正如华为任正非所言,"海思并非从源头开始自主创新,也给别人缴纳了大量知识产权费用,有些是签订了交叉许可协议,有些协议是永久授权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别人的基础上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创新。"
的确,技术创新离不开前人的经验与贡献,盲目追求自主创新往往会陷入怪圈。半导体是一个需要高度全球化的行业,对热血沸腾的国民来说,也许是时候脱下新衣,洗个冷水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