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预言,RISC-V或将是继Intel和Arm之后的第三大主流处理器体系。欢迎访问全球首家只专注于RISC-V单片机行业应用的中文网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参加RISC-V 基金会中国路演深圳站活动时,电子发烧友记者感触最深的是RISC-V开放的态度以及RISC-V产业的活力。 198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Berkeley)的David Patterson教授主导了Berkeley RISC项目并设计了其第一代的处理器RISC I。2010年, Krste Asanovic教授带领的团队大约花了四年时间,设计和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新的指令集,这个新的指令集叫做RISC-V。这是Berkeley从RISC I开始设计的第五代指令集架构,V还代表了变化(variation)和向量(vectors)。 RISC-V 基金会中国顾问委会员成员戴东来先生告诉电子发烧友记者,RISC-V最基础的指令集仅46条,以及可选的扩展指令集,开发工程师在基础指令集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RISC-V基金会的成员由最初的数家已成长到235家 RISC-V基金会是一家由其成员管理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促进免费开源的 RISC-V指令集架构(ISA)的应用与实施。RISC-V基金会负责RISC-V开源架构的全球推广工作,也组织会员共同推动RISC-V的标准完善和应用落地。经过四年多的发展,RISC-V基金会的成员由最初的数家成长到235家。 图片来源:RISC-V基金会 RISC-V基金会在中国已覆盖超过25所组织机构和高等院校,基于其与日俱增的影响力,RISC-V基金会于去年11月组建了中国顾问委员会,致力于对RISC-V基金会的教育与应用推广战略提供指导性意见,以进一步加速RISC-V生态系统在中国的发展。 RISC-V基金会的成员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PlaTInum, Gold, Silver, Auditor, Individual。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成员数量的增幅非常大,Silver和Individual成员增幅较大。简单来说,Silver及以上面向企业,Auditor面向院校,Individual面向个人。 物联网是RISC-V产业的动力 戴东来说,RISC-V强调整个系统的优化,IoT强调专用性,而现有的架构多是通用性的。在IoT场景中,根据特定的需求RISC-V架构定制化芯片更灵活,以及有针对性。除了最基本的指令集保证系统软件、基本开发环境等的兼容性之外,它本身允许按照新的不同开发应用进行扩展。 RISC-V 基金会中国顾问委会员成员戴东来先生 对整个RSIC-V架构的系统级功耗而言,也会比其他架构的更优。例如SIFIVE做的一些项目,功耗是竞品的三分之一。这一点在物联网对低功耗的需求,是相当大的优势。 从产业链支持情况来看,包括EDA工具、IP供应商、设计服务、晶圆代工、芯片厂商等在成员之列,许多头部公司都已经支持RISC-V。 图片来源:RISC-V基金会 RISC-V中国路演 在此次RISC-V中国路演活动上,来自芯来科技Nuclei System、阿里巴巴集团、Codasip、晶心科技、GreenWaves、Syntacore、UltraSoC、Tangram、NXP、SiFive分享了IP、软件工具、开发板以及MCU、处理器等基于RISC-V产业环节的最新进展,他们关注的焦点离不开物联网这个大市场。 对于AIoT时代的来临,芯来科技CEO胡振波认为,基于领域的架构设计(DSA,Design Specific Architecture)的设计理念逐渐成为共识和趋势。系统公司,互联网巨头全面造芯,更多软硬件结合的差异化创新诞生,芯片需求海量化的同时,呈现类似互联网服务化的趋势,也就是有效解决具体实际场景,更快响应速度和特性差异化和成本优势。 他表示,当生态建设不由一家公司、而是由全行业推动时,其速度远远高于以往由单一商业公司推动,且成本被均摊。技术上利用后发优势,简洁设计,模块化和可扩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