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预言,RISC-V或将是继Intel和Arm之后的第三大主流处理器体系。欢迎访问全球首家只专注于RISC-V单片机行业应用的中文网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飞飞 于 2020-7-18 15:05 编辑
关于CPU操作系统“缺芯少魂”的话题,媒体已经反思了近20年。
可其实早在20年前,半导体行业就已经在世界上被定义为跟钢铁石油一样的“夕阳产业”,靠着Intel前CEO贝瑞特创造的Tick-Tock芯片升级战略——俗称的挤牙膏,才勉强支撑下来。
近20年来,欧美日韩台已经因为市场环境太差倒下了大批半导体企业。直到近年来智能手机市场的崛起,才迎来了短暂的不到十年的第二春,可智能手机也不行了。
其实消费电子如此普及的今天,芯片技术已经不再是高精尖行业,以目前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技术水平,就算刨除台湾地区的积累,也处于国际一线水平。即便放任自流的发展下去,也会继续繁荣下去。国内真正落后的技术,是生物科技产业,这是一个至今未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行业。但我们却因为各种问题,陷入在转基因迷信里无法自拔。
滚滚而来的5G市场正在推动开源芯片快速发展,进入7nm制程的晶圆制造代工技术,已经触碰到了半导体技术的天花板,技术发展失去了上升的潜力,整个半导体市场的门槛将会越来越低。
今天的半导体行业,犹如19世纪初期的纺织行业一样,已经从世界各国必争的高科技下落凡尘,成为普通的夕阳制造产业。 技术停滞核心开源,半导体现状复杂
半导体行业目前正在复制软件行业开源模式的奇观,进入到开源定制芯片时代。自从OpenRISC开源芯片框架发布以来,SPARC、PowerPC、alpha等纷纷投入开源领域。随着开源芯片框架RISC-V的成熟,连ARM都开始试着开放了Cortex-M0/M3内核,国内争议颇多的龙芯也将旗下的GS132和GS232两款CPU内核开源。
因为半导体开源时代的到来,整个市场面临洗牌重组,所以才出现了博通吞高通、Google特斯拉Amazon自己研发芯片、国内掀起自主研发热潮这些景象。但对于现在的芯片市场来说,所谓的“自主研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打造了一个优秀的开源芯片平台。
现在,随便一个用户都可以到这些开源芯片的网站上,下载完整成熟的芯片设计IP。再加上世界范围内成熟的晶圆代工体系、摩尔定律失效、芯片制造技术的发展已经触顶,背后半导体技术的进入门槛已经越来越低,甚至任何团队都可以轻松接触到顶尖技术。半导体不再是一个具有独占性、高深产业壁垒的行业。接下来所有公司将会进入同一起跑线。
从1980年联电创造晶圆代工行业以来,到今天世界上已经有台积电、三星半导体、格罗方德、中芯国际等多家技术一流的芯片制造企业,就连曾经的独孤求败Intel都在试探加入开放的晶圆代工市场行列。
目前芯片制造技术最高已经达到了7nm制程,可是随着摩尔定律的失效,芯片制程的提高并未大幅提高芯片的能效表现。市场对更高级的制程技术持以消极态度,未来三年内,主流的晶圆代工企业,提供的技术差异性将难以感知。
更要注意的是:未来越来越多的晶圆代工企业将会达到同一的最高技术水准,晶元工厂将会像纺织厂一样,没有任何门槛的根据需求在世界各地落地。而其实19世纪,纺织机械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高精尖技术。
开源芯片正在重走开源软件道路
而在技术走到尽头的同时,半导体芯片产品的应用也走到了定制化时代。特别是比智能手机市场更大的物联网市场,正在通过5G走入现实。半导体制造全面开放、芯片设计完全开源正在成为现实。
这正如过去30年里,开源软件所走过的历程。
1990年代,在微软苹果甲骨文SUN都还对开源软件不屑一顾之时,处于危机中的IBM,在CEO郭士纳的调研下发现市场因为定制化需求产生依赖开源软件的现象,于是立马决策拥抱开源软件,1993年转型企业服务咨询,帮IBM又续上了30年的命,实现了大象跳舞的奇迹——大公司快速转型。而Google更是靠着开源社区,迅速成长为互联网巨头,现在连苹果微软都开始主动拥抱开源。
半导体行业也正在复制这一路径。
在半导体芯片领域,早在2000年左右市场就有了开源的预判,那时功能手机、家电、工业机床等各种工具正在快速电子化,市场需要海量可定制的ASIC、FPGA、MCU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