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飞飞 于 2020-8-10 15:43 编辑
除了商业公司和学术机构之外,印度政府更是对 RISC-V 情有独钟。在 2011 年,印度开始实施处理器战略计划,在全国范围资助 2-3 个研制处理器的项目。
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的 G. S. Madhusudan 与 V. Kamakoti 教授在该计划支持下启动了 SHAKTI 处理器项目。
SHAKTI 项目就选择了 RISC-V,并获得印度政府超过 9000 万美元的经费支持。
在 2016 年,印度先进计算发展中心获得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 4500 万美元的资助,目标研制一款基于 RISC-V 指令集的 2GHz 四核处理器。 在过去数年中,印度政府资助的处理器相关项目都开始向 RISC-V 靠拢,RISC-V 成为了印度的事实国家指令集。
目前,伯克利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基于 RISC-V 指令集的顺序执行的 64 位处理器核心(代号为 Rocket),并前后基于 45nm 与 28nm 工艺进行了 12 次流片。
Rocket 芯片主频大于 1GHz,与 ARM Cortex-A5 相比,实测性能较之高 10%,面积效率高 49%,单位频率动态功耗仅为 Cortex-A5 的 43%。
在嵌入式领域,Rocket 已经可以和 ARM 争市场了。
正是因此,西部数据声明,每年将使用 10 亿个 RISC-V 核;英伟达也宣布,将把 RISC-V 用于 GPU 内部的控制器。
美国 DARPA 也资助一些公司基于 RISC-V 设计航天器的宇航芯片;还有众多商业公司计划基于 RISC-V 开发面向 IoT 的智能芯片,面向安全的芯片,以及服务器上的主板管理控制器等。
在软件生态方面,也逐步在完善,比如调试工具链、中断控制器、JVM、LLVM、Python 等开发者常用的软件工具都在完善之中。
正是依靠开源和免费,全世界的商业公司、学术机构都可以开发兼容 RISC-V 指令集的处理器,而且不需要支付一分钱的费用。
这使 RISC-V 有望被全球的开发者广泛应用,并复制 Linux 的奇迹。
何况 RISC-V 的 BSD 开源协议,比 GPL 协议对商业公司更加友好,使商业公司有很强的动力去推动这件事。
结语 诚然,依靠开源和免费,RISC-V 非常受大学和科研院所青睐,并有望在教学领域大展拳脚,而这又会给 RISC-V 培养源源不断的后备军。
对于商业公司来说,由于 ARM 的授权费实在是太贵了,也有较强的动力去做 RISC-V,给自己留一个备份,避免被绑死在 ARM 上。
不过,RISC-V 也存在一个隐忧,那就是缺乏强有力的主导者,进而导致破碎化的问题。
当年的MIPS其实也非常学院派,MIPS 阵营的商业公司可以自由添加指令,比如龙芯就以 MIPS 为基础添加了 1000 多条新指令,进而形成了自己的指令集 LoongISA。
这又使开发软件的时候,即便同样属于 MIPS,也必须分为龙芯版和 MIPS 版……
由于 RISC-V 也允许用户自己加新指令,这就有可能使 RISC-V 破碎化,也许未来华为、高通、谷歌开发出的 RISC-V 处理器虽然都属于 RISC-V,但却不能跑同样一套软件。
毕竟完全开放与有力的领导是一对矛盾,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恐怕 RISC-V 很难成长到能与 X86 和ARM 争雄的水平。 本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