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RISC-V上车的劣势
本帖最后由 魏定国 于 2022-10-6 09:48 编辑据了解,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BIG级厂商的核心圈,Tier 1和整车厂出于对稳定性的考虑,会更加优先考虑这些厂商的产品,而我们也提到了,目前这些厂商都没有布局车规级RISC-V的打算。
时间劣势对于国产MCU厂商和RISC-V而言,几乎是相同,这也导致它们更可能团结一致。
从汽车产业的特征来看,RISC-V自身的缺陷会在这个领域内被放大,相对而言,汽车产业并不太喜欢“新的东西”。并且,已经不只一个从业者提到,RISC-V在架构层面还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这在汽车领域会被认为是潜在的风险,是不被允许的。
https://www.risc-v1.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107/12/142110hoa9ncck8cakgo26.jpg此外,软件支持恰恰是RISC-V的短板,这其实又回归到了生态的问题上。RISC-V的开源是指令集层面的,但是如果没有软件生态,基于RISC-V实现的芯片无论在任何领域都是没用的。
此前有业内人士称,RISC-V相关企业不能总是想搭便车,而不主动投入到生态的建设。那么,在汽车领域其实也是一样,谁来构建适合于RISC-V的上层软件,谁能让RISC-V的灵活性在汽车领域得到最充分的释放。从现阶段来看,这些问题还没有答案。
当然,谋近有小利,谋远得硕果。国产厂商在ARM架构和RISC-V架构上面的选择并非只能二选一的,战略上要远近结合,架构选择上ARM和RISC-V结合可能是更适合的一条路。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