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57|回复: 1
收起左侧

中国RISC-V全速前进!三年起量、十年生态,肩负国产CPU未来

[复制链接]

  离线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6-21 08:23
  • 签到天数: 2 天

    [LV.1]

    发表于 2021-12-23 14: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预言,RISC-V或将是继Intel和Arm之后的第三大主流处理器体系。欢迎访问全球首家只专注于RISC-V单片机行业应用的中文网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塞巴斯蒂安 于 2021-12-23 14:54 编辑

    近日,在首届滴水湖中国RISC-V 产业论坛上,来自RISC-V产业链的多位大咖参与了精彩的圆桌论坛环节。圆桌论坛由中国RISC-V产业联盟理事长,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主持,嘉宾有红帽高级软件工程师、RISC-V国际基金会大使傅炜,工信部绿色计算产业联盟CTO郭晶,北京晶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OO黄群辉,博流智能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市场营销副总裁刘占领,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裁孟建熠,芯来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彭剑英,赛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徐滔,以及成都启英泰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来等。他们就当前RISC-V面临的选择、市场机会、生态等展开了探讨。
    国内芯片技术交流-中国RISC-V全速前进!三年起量、十年生态,肩负国产CPU未来risc-v单片机中文社区(1)
    纵观几种不同的CPU指令集和架构,相比于X86、Arm IP授权生态繁荣但不自主、不可控,MIPS架构的自主、可控但不繁荣,RISC-V应当要担当起自主、可控、繁荣和创新等方方面面,面向中国CPU未来的发展。
    国内芯片技术交流-中国RISC-V全速前进!三年起量、十年生态,肩负国产CPU未来risc-v单片机中文社区(2)
    戴伟民表示,RISC-V刚开始的时候,中国对其的反应并不快,甚至比印度、俄罗斯和欧盟都慢。2018年7月,上海市经信委最先旗帜鲜明的支持RISC-V,在国内第一个发布和RISC-V相关的扶植政策。如今,中国RISC-V产业联盟的会员单位已经达140家,围绕RISC-V指令集推出一系列优秀的IP、芯片和系统,产业生态正在壮大。

    一、“芯片不应该被开源”占比超过一半

    在圆桌论坛现场,与会者们对于“芯片应该被开源吗”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投票。结果显示,认为不应该开源占比60.74%,认为应该开源的占38.64%。也就是大部分的与会者都认为芯片不应该开源。

    针对这一话题,徐滔认为不应该开源。他说,大家可能对“开源”有误区,开源从来不是目的、是一种手段,开源是一种商业模式。软件开源很成功,因为通过软件开源很多公司获得了实质性的利益。那么,硬件开源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旦有商业模式产生,就会有人去推动,这是机制问题。

    孟建熠也赞同徐滔的观点,他说,其实开源软件发展无非是两类:一类是硬件公司推动。例如:英特尔以及其它很多芯片公司需要操作系统、需要在软件上有自己的“软硬融合”的生态,同时第三方软件公司也在推动。另一类是在开源生态里面找到商业模式的服务公司。例如GitHub平台让开源软件在全球范围内协同,而它本身通过会员服务、存储等增值服务赢利。

    孟建熠认为,开源有两个好处:一是学校、研究所培养学生、支持他们创新,需要开源硬件。例如在一个与复旦大学的课题合作中,RISC-V平台与AI加速器搭配,可以跑一些软件,学生在创新中学习,未来向企业输送这类人才会非常有价值。二是硬件与算法迭代配合,向一些有需求的算法公司进行一定的授权,从而打通从软件到硬件整条链路。

    彭剑英也表示,技术没有界限,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模式。开源硬件跟开源芯片,其实都是不同的概念。比如树莓派、安卓是开源的平台,但是树莓派上的芯片是不开放的。从芯片层面来看,一个指令集或者处理器的开源,就可以解决“开源芯片”的问题吗?产业界应该在共性基础上探讨开放,并在商业逻辑上提供商业成熟的IP或设计方法、平台,快速帮助客户做芯片迭代。至于科研、教学、生态推广上的开源方法则是另一种思路。

    二、三年内,最先起量的RISC-V三大应用


    在关于三年之内,RISC-V将在哪些应用领域优先起量这个问题的投票中,排名前三的选项是小家电产品、可穿戴设备、智慧摄像头/监控。这三个选项也获得了圆桌论坛嘉宾黄群辉、张来、刘占领等专家的认可。
    国内芯片技术交流-中国RISC-V全速前进!三年起量、十年生态,肩负国产CPU未来risc-v单片机中文社区(3)
    黄群辉认为,穿戴设备和小家电这两个产品,是非常适合RISC-V的应用场景,能够大规模出货。因为它的系统相对会比较封闭,没有太多基于RISC-V生态的问题。另外,晶视也希望如大家所看好的那样,推动RISC-V在智能AI摄象头领域的落地和起量。不过,他同时认为,如果从芯片应用来看,他认同这三大应用,但如果从“影响力”角度来看,可能就未必是这三项。

    刘占领进一步分析,从RISC-V渗透率的维度来看,快速起量有三个条件。第一,产业链条越短越容易可控。从芯片到加工厂、再到整机,整个产品的链条越短,那么在生态的涉及面就会越短,就容易起量。第二,对客户来说,他需要性价比高的产品,客户关注RISC-V可能是希望它既好用又便宜。而这类对性价比有追求的应用,包括小家电、可穿戴设备、摄像头等。第三,从易用性来看,如何快速移植,产品基础段位越低越容易实现,再加上完整的工具链、编译环境,产业协同,这其中例如技术需求偏低的RTOS系列会起来。总体来看就是短的产业链、性价比和易用性三者的融合。

    三、Linaro之于Arm,能否复制?RISC-V生态如何建设?

    在“如何完善RISC-V开源软件生态,以加速RISC-V芯片落地”的投票中,前三项分别是硬件开发板、软件开发环境、开发工具的支持;重视中小型企业、个人开发者的需求和贡献;构建良好的上传与分享氛围/机制。
    国内芯片技术交流-中国RISC-V全速前进!三年起量、十年生态,肩负国产CPU未来risc-v单片机中文社区(4)
    红帽基于开源Linux操作系统推出面向企业的商业化操作系统软件取得了成功。傅炜表示,我们一直保持开放的态度去做开源。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以Fedora开源产品为基础,其中有用的、比较稳定的特性变成了我们的商业版本。同时,我们一直想要回馈工程师,所以才有了后来的CentOS、Linux等版本。

    郭晶表示,开源生态非常需要开放的技术交流环境,从业者需要放下一定程度的壁垒、秉承“中立、开放、国际化”的宗旨,这也是我过去运营Linaro公司一直坚守的原则。为什么十年前诞生出非常特别的Linaro这样一个生态公司、由几家非常知名的代表性的国际先进芯片公司共同推动,是因为他们在当时已经遭遇到了ARM生态碎片化痛点,大家一起求同存异、派出各自的CTO和首席架构师共同探讨,大家去定义共同性标准化的问题,由开源平台加以持续更新维护,才有了后续生态的壮大和繁荣。

    郭晶认为,开源生态产业有两个主要的角色:一是开源生态的搭建者。二是开源生态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开源生态的参与者、伙伴。

    在中国有两类团队即OEM厂商和互联网厂商,已经非常深入的参与开源生态,他们的硬件产品已经形成品牌和黏性并获得一定的成果,于是对基础架构的掌控变得越来越迫切。但即便这样,它们仍然需要一个开源平台助力,就像过去几年Linaro在底层软硬件的开放平台和工具搭建、以及针对Linux内核的持续维护、更新等工作,对于像华为这样的厂商推出自有操作系统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经过了开源1.0时代之后,郭晶认为开源2.0时代,我们的开源平台除了靠产业方、厂商等资助之外,还需要自我造血功能,甚至是长久的商业价值。比如,如今的软件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用户的需求也是多样化、复杂化。以往可能一个软件的迭代周期是一年或者半年,现在甚至是要求每小时为单位的更新诉求。所以从软件的开发、以及到上线后的维护,从整个研发管理流程到组织架构上都要求更高的一体化的要求,会要求更专业和更职业的商业运营组织的形态来管理。或者,商业化的开源公司针对某个强技术功能做深度定制化服务,这也是走商业化路径可以思考的一个方向。






    上一篇:倪光南:发展RISC-V的首要问题不是钱,是确立技术路线
    下一篇:俄罗斯48核Arm架构Baikal-S已点亮,内含RISC-V架构协从处理器
    RISCV作者优文
    全球首家只专注于RISC-V单片机行业应用的中文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离线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8-14 08:5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

    发表于 2021-12-23 15: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芯片不开源,国家的人才技术怎么进步?为了商业而不开源芯片,这帮人的嘴脸真丑陋国内芯片技术交流-中国RISC-V全速前进!三年起量、十年生态,肩负国产CPU未来risc-v单片机中文社区(5)
    全球首家只专注于RISC-V单片机行业应用的中文网站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RISC-V单片机中文网上一条 /2 下一条



    版权及免责声明|RISC-V单片机中文网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7:50 , Processed in 1.424333 second(s), 5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